法院党建
群团工作
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法律之路上员额法官是怎样养成的?年青法官的成才之路上又有哪些欢乐与磨炼?让我们通过「员额法官养成记」一起体验法官的成长之路~
赵宝霞
201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后,进入浦口法院工作至今。先后在民一庭和民二庭任书记员、法官助理,现任民一庭法官。多次被评为区优秀公务员,院先进个人。
万丈高楼平地起,程序性工作练在前
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浦口法院工作,被分到了民一庭,在来法院之前,出于好奇,搜索了一些法院工作场景的照片或者视频,当我第一眼见到吕法官的办公室,我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看过的视频里,办公室面积不大,吕法官和书记员座位面对面,两人中间的桌子上摆满了一摞摞的卷宗,窗户开着,风吹进来,卷宗的纸角因为没有燕尾夹的束缚随风飘起又落下,我有点愣住了。当时的我还是以看风景的心情去看这样的画面,没有想到一个个卷宗都是系统里全年无休倒计时的案件,更没有想到法官很多时候要为这一个个案件在夜里辗转反侧。
报道第一天,我就干起了书记员的工作,跟着其他同事学习整卷、送达、报结和归档,工作繁多且琐碎,但是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,我打字速度、法律素养直线上升,程序性工作的锻炼让我慢慢进入法律人的角色中。
积跬步至千里,
辅助办案累经验
2017年我从书记员转为了法官助理。法官助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查、保全、草拟文书、组织质证、鉴定等。面对角色的转变,我又一次以空杯心态全面学习掌握,尽快进入工作状态,辅助法官做好案件审理工作。除此之外,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善于总结归纳、研究分析,写出好的调研文章。2022年民二庭工作期间,在办理一起涉房地产纠纷案件时,发现实际施工人是否构成表见代理的问题,裁判尺度不一,于是我认真搜集大量案例,阅读相关论文,终于写出了《实际施工人适用表见代理制度的裁判研究》一文,在当年市中院组织的“民法典前沿问题研究”中获三等奖。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,但当时喜悦的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。
久久为功,善作善成
2023年12月26日,参加工作八年以后,我被任命为审判员。当右手握拳宣誓,心中不禁感慨万千,我知道这是一条鲜花与荆棘并存的道路。入额前两年一直在应庭长的团队里做法官助理,将要独立办案,心中难免紧张,应庭长给了我很大的鼓励,还给我分享了一些办案经验。独立办案后,最担心的就是案件质量问题。开庭的时候要尽可能查得更细,而自己在生活中比较粗枝大叶,最害怕寻根问底,翻看别人的微信聊天记录更是不可想象,但是穿上法袍,坐在审判席上,当事人把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提供时,却不能不看,否则案件查不清楚,最后判决上就会有偏差。裁判文书是一个案件的全部审判过程和结果的体现,与以前做法官助理不同,现在要自己把关裁判文书,心态就很难放松,遇到拿不准的,再三思考之后,也还是要去找其他法官一起分析一下心里才能踏实。院里贴心地给每个新入额法官安排了指导老师,八年前那个办公室的卷宗惊呆我的吕法官,现在成了我的导师,每次遇到复杂没有头绪的案件,或者裁判尺度把握不好的案件,就去请教他。他对案件简直洞若观火,总能抽丝剥茧地帮我分析清楚。入额一年来办理了几百件案件,繁多且复杂。每当有点泄气的时候,想到每一个案件里都有需要保护的权利,就有了某种不能辜负期待的责任感,然后重新振作精神,一遍一遍认真审查证据,反复梳理案件思路,查缺补漏。
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;行之愈笃,则知之愈明。法律学习没有完全的知道,而且不能只知道一时,要一直知道,法律需要终身学习。作为一名新入额法官,因为法律的认知程度和经验上的不足,还有很多办案过程中的问题要解决,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