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调研

重点工作

2023至今,江苏4例入选!
日期:2024-03-04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 视力保护色:


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,是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基层社会治理、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平台,承担着巩固基层政权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。2021年以来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,江苏法院每一批均有案例入选,总入选案例数为11个,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人民法庭在推动诉源治理、推进多元解纷、服务乡村振兴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做法。

2023年至今,江苏法院有哪些案例入选?这些案例里,人民法庭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、落实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理念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!

近年来,泰州中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”的重要指示,发扬改革精神,坚持强基导向,深化诉源治理,强化纠纷快处,推进乡村法治、德治、自治深度融合。

1打造群众身边的纠纷快处中心,强化法治保障



泰州中院针对人民法庭空心化、参与基层治理不深等问题,将审判资源和力量配置向人民法庭倾斜,18个人民法庭共配备60名法官和101名司法辅助人员,推动在人民法庭辖区形成崇法尚法、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。

一是实行纠纷审理属地化。让人民法庭成为群众家门口的“纠纷快处中心”,促进纠纷就地处理、快速裁决、彻底化解。

二是实现诉讼服务便利化。在全市18个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站,群众无需往返奔波就可办理立案。

三是构建解纷方式多元化。聚合行业调解、人民调解等力量,在全市人民法庭建立26个诉调对接机制,一审民事案件调撤率达56.23%。

四是实施繁简分流渠道化。根据案件特征匹配适当的审判程序,人民法庭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0%以上,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大幅缩短。

五是实现案件审理快速化。有针对性地改进庭审和文书质量,90%以上的案件一次开庭就能结案。

六是打造综合业务精品化。找准法庭融入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,定期通报基层治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,《人民法庭法治参考》、“护企宝”小程序等做法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高度肯定。

2打造指导村规民约创制新模式,助推德治教化

指导村居创制凝聚群众共同道德、情感和价值观的村规民约,以柔性道德规范填补基层治理空白,促使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,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。

一是指导村规民约制定。充分利用乡土法治文化资源,根据辖区案件特点以及产业发展需要、风俗文化特征,围绕蟹塘养殖、高价彩礼、农家乐等11个重点领域,帮助村居精心创制形式新颖、便于记忆、易于推广的高质量村规民约23份。泰兴法院宣堡法庭指导郭寨村将婚嫁新俗写进村规民约,破除高价彩礼陋习,被中央电视台《乡理乡亲》栏目深度报道。

二是引导村规民约实施。支持基层组织依据村规民约处理公共事务,开展运用村规民约化解纠纷专题培训50批次,推动纠纷化解1300余起,避免矛盾成讼。

三是倡导村规民约文化。在指导村规民约制定、实施的同时,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,就相邻纠纷、集体财产、老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进行政策和法律宣传,倡导村民自觉以村规民约规范言行举止,转变观念,破除陋习,树立鲜明道德导向、弘扬美德义行。

3打造各具特色的法庭品牌,激活自治强基

全市人民法庭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。

一是巡回审判多迈一步。设立“水上巡回法庭”,实现案情调查到塘头、矛盾排查进渔户,以“快速办、就地办、联动办”将涉养殖案件化解在田边塘头。设立“‘空调小镇’巡回审判点”,梳理空调行业知识产权保护、劳动争议、合同纠纷等潜在风险,为企业“把脉问诊”,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。2022年,开展形式多样的巡回审判活动1150余次,旁听庭审12800余人次。

二是融入网格领先一招。发挥“陈燕萍代表工作室”“何健忠调解工作室”等示范效应,法官及法官助理挂钩企业、融入网格,发挥社区网格“首道防线”作用,用最接地气方式解决群众法律问题,推动实现初信初访办理和矛盾积案化解“双清零”目标。

三是法治课堂讲深一层。打造“艳雯芳”家事审判品牌,围绕风俗民情、农业时令,结合群众身边案例,用通俗易懂语言讲透邻里纠纷、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,体现“审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。设立“彩虹之桥普法小站”,开展普法宣传教育,在孩子们心中埋下“法治种子”。2022年,共开展乡村法治课堂等活动810余次。



射阳县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,是全国产粮大县,“射阳大米”90%供应全国各地,连续12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和奖励。耦耕法庭立足辖区产业特色,传承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肩负起粮食生产大县的担当和责任,以优质司法服务守牢粮食安全生产底线,助力提升“射阳大米”品牌价值,推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,带动群众实现富裕富足。

1聚焦三类主体,化纷争于诉前

一是发挥法庭干警助农的司法能动性。辖区发展规模化水稻种植,涉土地纠纷时常发生。法庭干警能动履职,编写土地流转纠纷案例和涉农交易合同规范文本,上门为农户提供法律服务,从源头上减少此类纠纷的发生。2022年,法庭妥善化解66户农户与种植大户土地承包纠纷保秋收案,受到《人民法院报》和《中国审判》等深度报道宣传。

二是借助乡贤调处矛盾的经验本土性。选任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、国营农场分场书记、村居老党员等乡贤担任流动调解员,发挥其熟悉农业生产的优势,精准把脉粮食纠纷的痛点难点,将调解便利延伸至诉前、诉中及诉后全过程。

三是调动庭务主任的工作积极性。聘请社区工作者兼任“微法庭”庭务主任,完善庭务主任考核激励机制,增强“微法庭”运行实效。在庭务主任主持下,利用“微法庭”为辖区11个村委员会提供线上法律咨询50余次,化解涉土地承包、种子买卖、粮食购销等纠纷30余起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
2聚焦三方联动,汇合力于庭外

一是庭府联动,调解工作迭代升级。针对辖区矛盾较深的涉农、涉粮土地纠纷,与政府建立协作机制,通过召开庭前会议、行政机关负责人直接参与等方式,共同向当事人释法说理,化解纠纷,形成调解工作“升级版”。每月向政府发送“司法助农”动态,定期参加党委政府综合治理会议,通报涉农案件情况,共同为纠纷预防出谋划策。

二是庭所联动,协同解决粮食纠纷。与辖区派出所、司法所建立“一庭两所”解纷模式。通过“法官+警官”调处工作模式,共同走访排查,实时掌握种粮企业、农户诉求,合力开展纠纷调解工作。与司法所相互开展委托调解,共同选派人员参与网格内粮食、种子、化肥等买卖纠纷化解,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。

三是庭村联动,常态化解矛盾纠纷。针对粮食种植、收购过程中的纠纷,在辖区各村全覆盖设立审务工作站,及时解决群众在春耕、秋收重要节点的“急难愁盼”。每周下沉到村开展“法律顾问”活动,协同网格员进行矛盾排查,建立“1+N”微信服务群,及时掌握和化解粮、农潜在纠纷。2022年,法庭受理案件857件,同比下降21.2%,万人成讼率也同比下降12.4%。

3聚焦三个深入,护营商于民生

一是深入走访,服务企业健康发展。法庭根据“射阳大米”产业特点,汇编全链条合同文本提供给辖区涉粮企业,为规范产品交易、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司法保障。编发《企业经营“法律风险”提示100条》,开展“送法进企”活动,帮助企业排忧解难,引导企业规范经营。2022年,射阳法院及辖区法庭被江苏高院挂牌成立“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”。

二是深入便民,建立涉粮绿色通道。法庭建立快立、快调、快审机制,全面激活小额诉讼程序、简易程序适用,为涉粮企业提供高效多元的解纷服务。2022年“百日攻坚活动”中,法庭化解辖区涉融通公司万亩水面清退系列纠纷,实现了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,该案例被写入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。

三是深入保障,强化企业品牌发展。不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积极协调科技局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,在专业咨询、参与陪审和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合力,强化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,努力解决“射阳大米”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,维护“射阳大米”品牌良好形象。



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海头法庭位于江苏省最北端,是全省离海岸线最近的人民法庭。辖区渔业经济发达,涉渔案件多发,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大潮的到来,对涉渔电商司法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该庭立足辖区资源优势和渔业高质量发展,积极应对、靠前服务,持续优化便民诉讼服务举措,强化涉渔纠纷多元化解、源头治理,打造“渔家法庭”特色品牌,为渔业健康发展、渔民共同富裕提供优质司法保障。

1优化资源配置,服务渔民诉讼

立足法庭辖区地缘性特点,合理配置司法资源,切实方便渔民诉讼。

一是船上就近开庭。针对辖区渔民众多,出海时间长,难以在规定时间出庭应诉的实际情况,创新“船上开庭”工作机制,主动前往渔船、码头、港口等就地开庭、调查、调解,就地化解纠纷,切实将诉讼服务送上渔船码头。

二是假日集中开庭。根据每年特定时间是休渔禁捕期的实际情况,对于出海在外的涉渔案件当事人,可以向法庭电话申请,预约在休渔期集中开庭。对于无法在工作日出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,可以向法庭预约在节假日、双休日开庭,最大程度为渔民提供便利司法服务。

三是线上快速开庭。结合辖区电商产业发达,渔民多采用电商直播方式进行渔业交易的实际情况,创新打造线上“电商法庭”,建立快立、快调、快审、快判“四快”工作机制,切实减轻群众诉累。

2优化解纷路径,服务渔村振兴

坚持把多元化解渔业纠纷作为服务渔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抓手,以优质司法服务助力渔村振兴。

一是注重“乡贤”力量引领。邀请当地“乡贤”等担任特邀调解员,引入“船老大”“包工头”等农村乡土专家,以渔民特有的方式化解渔业纠纷。2020年以来,法庭邀请“乡贤”参与化解疑难复杂案件216件,相关案例在央视《庭审现场》《今日说法》等栏目播出。

二是强化专业协会指引。与渔业协会、电商协会、渔技站、海上“四联办”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,定期召开例会,共同调处涉渔纠纷,共谋渔业经济健康发展。选聘专业协会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,加大行业调解力度,促进涉渔电商纠纷专业高效化解。辖区海头镇获评中国“淘宝镇”、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镇。

三是加强海事法院共建。与南京海事法院连云港法庭建立共建共享机制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推进涉渔涉海商纠纷联动化解,为渔村振兴提供良好法治环境。2020年以来,联动化解涉渔纠纷172件,开展纠纷排查化解67场次。调解率、撤诉率、一审服判息诉率等质效指标位居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前列,获评“全省优秀人民法庭”。

3优化治理模式,服务渔民共富

积极探索司法为民新举措,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,助力渔民共同走上致富路。

一是创新“巡回审理+示范裁判”模式。去年以来,法庭实施“巡回审判村村到”工程,对辖区97个镇村实现全覆盖,选取渔业承包合同纠纷等渔民关注度较高的典型案例开展巡回审判43场次,1000余名渔民现场旁听,对具有示范效应的案件进行公开宣判,实现“审理一案,教育一片,带动一片”的良好效果。

二是创新“普法宣讲+个案指导”模式。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、法律咨询和专题指导活动,针对渔民关心的电商服务、风险规避、合规经营等法律问题,提出专业法律建议,满足了渔民多层次、多途径、低成本、高效率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需求。2022年,辖区海头镇电商销售额达100亿元,日活跃直播账号6000个,带动2万余人就业、创业。

三是创新“专题调研+总结反馈”模式。针对涉渔纠纷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及时制作司法建议,为辖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风险提示,促进科学决策。同时,定期向地方党委政府发送《社情简报》,动态分析阻碍渔民致富的政策因素、结构规模及成因特点,并提出意见建议,一篇涉电商情况反映被省委简报采用。



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永宁人民法庭辖区以苗圃种植为特色。近年来,永宁人民法庭传承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依托“法润乡土”司法品牌和“宁心工作室”调解平台,形成指导调解“育苗工作法”,打造体现苗木特色、贴合苗农生活的“宁心调解圈”,为苗木经济赋能。四万多亩苗田带来年均3亿多元可观收入,产业从单一苗木繁殖向园林绿化、旅游景观等多业态发展,以高质量转型带动群众富裕富足。

1控源选苗,搭设指导架构

一是打造指导调解中枢。依托“宁心工作室”,在所辖村居社区设立27个“宁心巡回工作室”,线上线下结合,通过法官有约、法官预约等方式做实指导调解。2023年,“宁心巡回工作室”接待苗农、苗企289人次,指导调解涉苗纠纷186件,调解成功152件,参与诉中调解30余次,为苗企和苗农挽回经济损失237万元。

二是创设矛盾预警员。将辖区群众按每150-200户或者户数较少、苗农较集中的小组划分为1个微网格,从中选聘矛盾预警员101名,随时反映涉苗纠纷动态,协助网格员、调解员调解。2023年,预警员反映涉苗纠纷信息262条,实现诉前化解200余件。

2结对育苗,提升调解能力

一是结对联络,定向指导。深度融合“法官进网格”“大走访”工作,结对法官走进田间地头、苗木市场定期巡回指导人民调解,邀请结对调解员旁听庭审,传授调解技巧。2023年,开展涉苗纠纷现场调解培训指导26次,邀请相关人员旁听庭审40余次。

二是首联负责,全案跟进。首次对接的法官对相关纠纷进行调解指导,如调解不成则由该名法官直接负责案件审理。就某涉苗财产损害赔偿纠纷,调解员主动联系结对法官寻求调解指导,调解不成立案后,结对法官在前期调解基础上,邀请调解员共同参与案件审理,最终妥善化解,厘清因苗木生长导致村落土地分界模糊问题。该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和《人民法院报》宣传报道,改编的微电影《林里》获评第十届“金法槌奖”微电影类三等奖。

3联动移苗,充实调解力量

一是“法庭+苗业协会”联动。延伸苗业协会合作,做实行业性调解;吸收苗木专家、具有威望的苗木合作社负责人加入特邀调解员,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“宁心调解圈”。目前,人民法庭有涉苗纠纷常驻调解员1人,特邀调解员8人,1人获评市先进人民调解员,多人获评区十佳调解员。

二是“法庭+办所居委”联动。与综治办建立研判会商机制,每季度报送涉苗纠纷动态。与派出所建立联合调处机制,共同走访排查,双向预警通报重大涉苗隐患。与司法所建立调解联络机制,共同指导管理矛盾预警员、调解员。围绕“无讼村居”创建,指导组建以“五老”人员为主体的村居委调解团队,服务“苗耕”“苗经”“苗旅”,做到“小纠纷不出村”。侯冲社区被评为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,青山村被评为第二批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”。

4深耕护苗,巩固调解成果

一是优化工作流程,开设“绿色通道”。对辖区涉苗纠纷优先办理、优先调解、优先确认。坚持“三个便于”原则,依托“融合法庭”将案件审理搬到田间地头,现场查勘与开庭调解相结合。2023年,审结涉苗纠纷司法确认案件46件,巡回审判、调解83次。

二是延伸司法职能,预防纠纷复发。主动深入林业场站、苗木合作社、种植基地等开展法治宣讲,为重点项目提供法律服务,助力打造标准苗木种植示范基地、精致家庭农场515亩。对于审结的涉苗纠纷,指派专职专人回访跟踪,及时了解案件成效、群众满意度及履行情况等,排查复发风险。2023年,人民法庭走访辖区重点苗企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38次,开展涉苗普法讲座8场,旁听群众300余人次,发放便民联系卡、法律宣传单500余份。

2021年以来江苏入选案例

1.  苏州吴江法院开发区法庭(第一批)

创设“12345”智慧应用场景,打造智能法庭“吴江样本”

2.  张家港法院凤凰法庭(第二批)

共建共享共进,打造多元解纷“凤凰模式”

3.  沛县法院大屯法庭(第二批)

把握“三个维度” 强化自身建设 提升履职能力

4.  江苏高院(第三批)

凝心聚力 担当尽责 书写服务乡村振兴新时代答卷

5.  无锡中院(第三批)

全面实施五大工程 创建新时代“枫桥式”人民法庭

6.  宜兴法院(第四批)

创设法官+工作站 智慧赋能基层社会治理

7.  昆山法院花桥法庭(第四批)

多元协同 跨域联动 绘就基层善治同心圆

8.  泰州中院(第五批)

促进人民法庭诉源治理 探索保障乡村振兴新路径

9.  射阳法院耦耕法庭(第五批)

能动履职赋能“射阳大米” 用心用情助力民生改善

10. 赣榆法院海头法庭(第五批)

三优化三服务 护航“渔家人”平安共富

11. 南京浦口法院永宁法庭(第六批)

育苗工作法指导调解 宁心调解圈赋能苗业

来源:江苏高院